地下室防水常見問題及地下室補漏方法
地下室滲漏主要存在于施工縫、伸縮縫、后澆帶、外墻等部位,主要是這些部位處理不好而產生的滲漏。施工縫澆筑砼前按常規方法處理,把表面鑿毛,止水鋼板清理干凈,澆水濕潤,澆筑時先用同強度等級石子砂漿接漿,保證施工縫接觸良好。為保證施工縫處無滲漏,在地下室大面做防水式必須增設一道防水附加層,在放置橡膠止水帶時確保止水帶位置在構件厚度中間,止水帶中線與伸縮縫中線重合。特別對水平伸縮縫,澆筑砼時一定注意,砼不能直接沖擊橡膠止水帶,以免止水帶偏移造成滲漏。后滲帶施工,主要抓住清理關,為了清理方便把后澆帶位置的墊層有意留低100mm。為了防止漏漿,在后澆帶兩側澆筑了通長砼帶,對漏漿起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。地下室外墻滲漏易發部位有對拉螺栓處、貫通鋼筋支撐處(或拉鉤過長)、底板與外墻的陰角處、砼過振欠振的蜂窩等。針對傷處原因,在底板及外墻的鋼筋隱蔽驗收時,嚴禁出現外墻使用普通螺桿或貫通限位支撐鋼筋。所有地下室外墻螺桿、管道均必須設有三道止水環。地下室外墻模板不能拆除過早,以免拆除過過程中導致止水螺桿松動,產生毛細孔。為了避免底板與外墻轉角處出現滲漏,在300mm高砼導墻施工嚴把直把質量關,先吧底板砼澆筑到吊模下口處,待砼即將補凝時再澆筑導墻砼。導墻砼澆筑時必須振搗密實,吊模下口翻出的砼不能急于刮除,特別注意此時導墻根部的砼不能再振,以免出現吊腳,導致滲漏。為了控制外墻蜂窩及裂縫的產生,砼施工時要把握振搗和養護關。加強砼振搗,執行“快插慢拔”,嚴禁出現漏振或過振而引起蜂窩。加強抗滲砼的養護,派專人完成,保證砼表面保持濕潤狀態,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。最后進行外墻防水施工時,先進行結構外墻蓄水試驗確保無滲漏,對有濕澤的地方增加一道防水涂料,對螺栓孔處,鑿除小木塊用1:2水泥砂漿修補,對陽角及施工縫處在大面防水前必須做一道防水附加層。
地下室頂部開裂滲漏水治理
地下室頂部開裂滲漏水屬于典型的結構型滲漏水。可采用“鋼柔相濟,多道設防”的治理方法,即采用嵌填彈性密封材料與鋼性防水材料相結合,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材料的特長,形成復合防水層,使已修補的裂縫不再受沉降變形等因素的影響而再度開裂滲漏。使用機械灌漿的方法,利用灌漿材料遇水高度膨脹的原理,使原來疏松的水泥結構組織變得密實,從而阻止地下水的滲入。達到防水防滲的效果。
改性環氧樹脂灌漿液是用某種普通環氧樹脂為改性主劑,采用高科技手段,在該樹脂的部分端基嫁接親水性基團,使普通環氧樹脂形成一種具有親水性和親油性的新型樹脂,用這種兩性樹脂配以增塑劑、促進劑、固化劑等配制而成的一種高強度的、能在有水混凝土裂縫進行補強化學灌漿的新材料。
隧道滲漏水的原因編輯
隧道滲漏水的原因大致可分成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2種。
1、自然因素
開挖隧道對地下水的影響,是隧道發生滲漏水的客觀因素。根據水力學和水文地質學原理,地下水從高壓水位向低壓水位流動,有其固定的流線,由于隧道的開挖,形成臨空面的低水壓區,改變了圍巖的力學特性和地下水涇流路線,使周圍地下水向隧道內匯集和積聚,給襯砌及底部滲漏水留下隱患。隧道開挖影響范圍的大小與地層的滲透系數、水位高低、過水斷面大小有關,此外還受大氣降水、隧道進深及隧道周圍溶洞、泉眼、水庫或江、河、湖泊的影響。
2、人為因素(1)隧道防排水系統不完善,排水管道設置不合理、排水溝深度及寬度不夠或被泥、砂、灰漿、漿液堵死無法正常排水;(2)混凝土施工接縫、結構連接、混凝土缺陷部位的防水設、材料、施工工藝及質量檢驗不嚴格。(3)對特殊地段(侵蝕性地下水、寒冷及嚴寒地區等)沒有采取特殊處理措施,混凝土襯砌在侵蝕性介質經常作用下,出現起毛、酥松、蜂窩麻面等導致材料強度降低,襯砌厚度變薄,導致漏水